“云观展”成常态 直播让文物触手可及

❤

中新网杭州9月15日电(曹丹)“又来‘云’课堂增长学识了”、“各位‘云’端的同学们大家好”……14日,网友在导览直播间中互动留言。

“云观展”成常态 直播让文物触手可及
(图侵删)

  当日,“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在浙江杭州孔庙碑林举办线上直播活动,由策展人向线上观众一一讲述每一通(组)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揭晓展览亮点。通过多个线上平台,直播共吸引2万余人次在线观看。

9月14日,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直播现场。曹丹 摄

  随着互联网直播模式的兴起,不少文博单位纷纷开启在线“云课堂”,以“直播+科普”的形式快速圈粉海内外观众。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东巡天下,在山川要地进行撰文、刻石、立碑,共留下7方刻石,其中峄山、泰山、琅琊台、会稽4处是有石刻或者拓片遗存的。”直播现场,共同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魏祝挺一边解读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会稽刻石》清代复刻碑拓本内容,一边补充该石刻背后的历史故事。

  据了解,此次展陈的41通(组)浙江名碑名刻,有碑碣、帖石、发愿文、买地券、墓志、星象图、经幢、摩崖题记等多种类型。所镌录的历史信息与史书互相补证,是浙江大地上政治、经济、文化、风物的真实历史写照。

  “此次展陈的名碑名刻时间跨度长达2200余年,立碑年代上自秦会稽刻石,下至清末南明山诗碑。”杭州市文保中心主任、展览总策划金霄航介绍。

  据介绍,碑刻作为“石头书”,详细记录了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人文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宗教儒释道文化的传承过程等。“希望通过现场直播、直播回放的方式,让赏读碑刻不再成为观众望而却步的阻碍。”金霄航说。

  在科技与文化日益融合的当下,各地博物馆积极拥抱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和空间限制,将文物“搬”进直播间。

  日前,浙江、陕西、山东、甘肃、河南、山西、江苏、四川、安徽等地的12家博物馆联合开启“寻找博物馆里的龙文物”系列直播,和观众一起“云观展”,探寻博物馆里与龙相关的珍贵文物。

  魏祝挺也是这场直播的主讲人,他说,“我们以直播接龙的方式,每个博物馆讲解30分钟至45分钟时间。活动主题性强,区域跨越大,受众广,观众反馈较好。”

  在数字技术的持续加持下,浙江开始打造“云上博物馆”,收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文物,用艺术和创意赋予历史新的生命。

  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于2021年搭建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为例,该平台集“数字藏品”“数字展览”“数字知识”“云上策展”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涵盖2600余件来自18个国家、50余家海内外博物馆的数字藏品,上线了400多个展览。

  “云上办展有望克服各博物馆之间藏品借用、运输、保存不便等难题。让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馆藏珍品,有更多机会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成名说。(完)

甘肃多所高校开通地震灾区学生专项资助通道

纽约联储:1.17万亿美元!美国人信用卡债务总额创纪录

韩国江原道沙滩出现整排鳀鱼尸体,有居民担心是地震前兆,韩专家回应

枕头太高小心脑中风_2

热火官方:球队正式签回凯文-乐福

中新真探:指甲月牙少代表身体不健康?

超越科比!哈登生涯总失误次数升至历史第五

美国加州现罕见深海鱼尸体 专家猜测或与地震有关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闭幕

阿联酋总统与沙特王储通电话 双方讨论地区局势

2025国际乒联最新一期世界排名公布 孙颖莎、林诗栋继续第一

禁养的烈性犬伤人谁承担责任?民法典司法解释明确

“云观展”成常态 直播让文物触手可及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迎夏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