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的“桥梁”,这群中国青年在冰雪间传递温暖与热情

小编

央视网消息:在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赛场上,运动员们用拼搏书写荣耀;赛场之外,来自不同高校的5400多名高校志愿者直面风雪,跨越语言障碍,用热情与坚守为这场冰雪盛会注入更多温暖。

架起沟通的“桥梁”,这群中国青年在冰雪间传递温暖与热情
(图侵删)

在亚布力雪上赛区,此时室外温度已经接近零下20摄氏度,志愿者王涵站在雪道外,紧紧注视着比赛现场和场上选手的成绩,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王涵说:“风非常大,一直吹在脸上也很冷,我们不能进室内,因为需要时刻盯着运动员的成绩,实时跟进,带领前三名运动员进入新闻发布厅。”

作为亚冬会的场地志愿者,王涵每天要穿梭于亚布力蜿蜒的赛道间,除了做赛场引导,还要随时处理赛场的突发情况。

“这是哈萨克斯坦的队医,她说队里有人受伤了,需要回到运动员村来处理。”王涵说,“在赛场上的,有任何需要,无论是语言翻译还是路线的指引,我们都能够及时地去帮助他们,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

本届亚冬会亚布力雪上赛区共有八个比赛场地。像王涵这样的场地志愿者们不仅要负责一个场地,有时还要在两三个场地间穿梭,负责协助赛事运行工作。穿上冰爪鞋,在30至50米的雪上陡坡爬上爬下,往返一趟就要20分钟。

志愿者闫芃森今天的工作场地是滑雪登山赛场,这也是本届亚冬会的新增项目。看到刚刚比赛的运动员没有找到自己的成绩,闫芃森主动上前帮忙。

闫芃森称:“最难的其实就是语言的交流。有一些国家的会带一些口音,有时候其实不是很好理解,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挑战。”

为了和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沟通,闫芃森还和志愿者们自创了一本十个语种的常用语手册。

“我们会针对于它不同的项目,或者说不同的国籍,提前把这些国家可以用到常用语准备出来,像这个就是女子短距离的语言,比如说哈萨克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直接把这个展示给他。”

虽然雪上赛区刚刚开赛,但是对于王涵、闫芃森这些志愿者们来说,服务工作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测试场地期间,他们每天要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徒步勘察雪道3次,一趟就要2小时,积雪常常没过膝盖。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作为亚冬会的志愿者,大家都觉得很自豪,也希望自己的努力付出,为亚冬会增添一份温暖与活力。

王涵称,对他来说,这是人生中相当宝贵的机会,也让他明白团结和沟通是志愿者服务当中最重要的一点。

闫芃森笑着说:“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青年的活力与力量。”

(央视网 )

北京全市性降雪过程基本结束

西蒙斯:我认为利拉德是开拓者队史最佳球员

辽宁鞍山通报自来水出现异味:已组织管网全线冲洗,目前检测结果正常

(第七届进博会)霍尼韦尔高管:中国新建与存量建筑节能降碳空间大

世界单线产能最高的铝基新材料生产线完成设计

黑龙江省密山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隔夜西瓜还能吃吗?来看正确的吃瓜方式

秋分到,安徽省最低气温在15℃左右

三预警!北京今天白天阴有中雪到大雪,最高气温零下2℃

连续两年未参加考评,合肥8家电梯企业被点名扣分

跑过风景、跑过青春,湖南铁科职院举行环校园接力赛

广东茂名通报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1人被辞退,5人被停职调查

架起沟通的“桥梁”,这群中国青年在冰雪间传递温暖与热情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迎夏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