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侠名

中新网青海都兰8月1日电 题: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图侵删)

  作者 陈宗淇

  日前,记者来到柴达木盆地(都兰县)仿野生肉苁蓉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科尔村。

  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环境为肉苁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

  上述基地是科尔村的流转土地,由青海道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包,该公司副总经理鲁景说:“基地面积4.5万亩,土地流转费用属于科尔村村集体经济,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也能在此务工,增加自己的收入。”

  据悉,在该基地内种植、采挖、加工肉苁蓉的季节,前来务工的村民能获得150元(人民币,下同)日薪,如遇农忙,人手更显不足,村民们的日薪则会涨至200元。

图为科尔村村民清洗肉苁蓉。鲁景供图

  鲁景说:“在肉苁蓉种植和采挖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科尔村每户村民能获得2万元左右的收入。”

  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将肉苁蓉(荒漠)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录,这为当地肉苁蓉种植带来广阔的前景。2024年,该基地产出的干肉苁蓉增至30吨。

  “现在,我们还在研发和生产更多肉苁蓉延伸产品。随着肉苁蓉种植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对人工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提供给村民们做工的岗位也在增多。”鲁景说。

  由于肉苁蓉是一种寄生于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所以要想大规模种植肉苁蓉就得大面积种植梭梭。梭梭根系发达,广泛分布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植物,具有沙漠卫士之称。

  基于上述原因,肉苁蓉的种植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生态效益。

  据青海道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江跃建介绍,该公司聘请当地村民,在基地内已完成人工种植梭梭500余万株,白刺300余万株,国土绿化面积达1万余亩。

图为江跃建介绍梭梭等植物的情况。陈宗淇摄

  江跃建回忆,在该基地建设之初,沙漠植物少,“我们每年扩种近千亩梭梭、白刺、白杨等植物,这些植物耐旱抗风,存活率高。”他说:“在以前的基地内,当风沙扬起,面对面讲话的人都看不清对方的脸,现在,已经很少再出现黄沙漫天的情况。”

  记者在基地内看到黄羊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偶尔还能看到荒漠骆驼。“近年来,基地内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喜食梭梭、白刺等植物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在基地内巡逻时,经常能看到野生动物的生活痕迹。”江跃建如是说。

  在江跃建眼中,肉苁蓉的种植不仅能为当地村民增收,还是一项了不起的生态工程,他说:“多年来,我们在万亩沙漠中扩种梭梭等植物,这些植物的存活和生长情况较好,这对于防风固沙很有意义。”(完)

(中国新闻网)

香港天文台发出“八号风球” 部分学校将停课 地铁正常服务

青海开展“净域·2025”系列行动全面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青海海北:“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稳中向好

青海海东:“青超联赛”筹备有序高效推进

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5300列 多个核心指标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象山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安徽举行奥林匹克日主题活动

科特迪瓦啦啦队为非洲杯做排练准备

这种“神奇碳水”真的建议多吃点!能缓解脂肪肝、帮助减肥

通化市二道江区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原党组书记董淑梅接受审查调查

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1

北方地区风力较大 30日起冷空气又将入侵我国

(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迎夏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