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各种取暖器纷纷上线。其中,外形与风扇极其相似且发热快的“小太阳”取暖器备受市民喜爱,12月17日,长沙芙蓉区消防救援大队在东合新苑小区开展现场“烤评”,一探“小太阳”温暖背后的消防隐患。
“1、2、3……,起火了呀!”伴着幼儿园小朋友稚嫩数数,靠近灯管的A4纸,3秒便窜起火苗,小小的、功率为1000瓦的“小太阳”初现“威力”。随后,消防员将一件湿衣服覆盖在“小太阳”表面,模拟居民烘烤衣物。大约1分钟时间,衣服一处开始慢慢烧焦,蜷缩变形,黄褐色的烧焦点迅速变成几个洞。
紧接着,棉签、花生壳、塑料袋、袜子、纸尿裤、衣服等生活中极易掉入烤火炉的物品纷纷“架场”,冒烟、泛黄、烧焦……搭在小太阳上的物品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牵动着围观群众的心。
“平时我也会把没干的袜子放在小太阳上小烤一下,幸好时间短没出事,真后怕。”小区居民李女士表示。听说开展消防活动,成娭毑带着不到两岁的孙子来“凑热闹”,现场看了试验,成娭毑很有感触,“这尿不湿不到两分钟就被烤出焦味了。家里的尿不湿只尿了一点舍不得丢,也会用小太阳烘一下,以后真得多留点心。”
“冬季为了取暖,可以在床上使用充电设备吗?”“使用电暖器时,在其上方放置烘干衣物的方式对吗?”……现场精心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大家回答踊跃。每轮问答后,芙蓉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张志维均以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冬季居家消防安全知识宣导。
现场还准备了明信片、徽章等消防文创周边,每个文创产品上都印有消防安全标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增强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党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将冬季消防安全提示手册发放给居民。
记者搜索发现,因小太阳导致的火灾悲剧并不少见。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湖南益阳,一名12岁儿童为了让被窝更快暖起来,将电暖器拉近到沙发边,同时用毛毯直接覆盖电暖器。凌晨,毛毯燃起熊熊大火,并冒出浓烟,家中老人被浓烟呛醒,才赶紧到客厅叫醒孩子,并拨打了报警电话。等消防员迅速赶到时,整个屋子都陷入了一片火海,消防员立即出动多支水枪压制火势,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扑救,大火才被扑灭。但此时整个家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好在屋内人员及时逃生。
2023年12月,成都一民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仅4平方米,却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火灾起火原因为使用“小太阳”不慎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成灾。2022年12月3日,北京市丰台区一居民楼发生火灾,导致1名住户遇难。火灾初步调查原因疑似住户用小太阳取暖所致。2019年1月18日,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一女子使用“小太阳”烘烤取暖,随后起身去厨房做饭,离开时其未关闭取暖器。随后,取暖器将周边可燃物烘烤引燃,致使屋内发生火灾,导致在楼上房内休息的刘某某死亡。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 通讯员沈梦艳 谢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