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下游“握指成拳” “智造力”释放新质生产力

❤

央视网消息:上海是全国首个把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所谓机器人密度是指每万名员工拥有的机器人数量。目前,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居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机器人是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呢?今天(5月2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上海。

总台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嘉定区的一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也是上海首个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工厂。

走进智能工厂,最近这家企业接到的订单还是比较多。然而,记者发现,在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几乎很少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此时此刻,在这个厂房里的,除了直播团队,就只有9名工人。他们主要负责照看自动化生产线,还有很小一部分人工干预工作。

在记者的身后,小负载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现在能生产3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后,生产线也可以生产更多类型,因此这也是一条柔性的自动化生产线。从零部件运输、装配、焊接到最终样品检验,每一个环节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而且效率非常高,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台下线。现在,自动导引车载着一台刚刚下线的弧焊机器人向记者的方向行驶过来。不用担心,在这个厂房里,自动导引车可以实现自动避障。接下来,自动导引车带着刚刚下线的机器人去测试区,在那里进行72小时满载满速热身检测后,就将机器人交付到汽车产线焊装的应用场景。

除了这是一台由机器人制造的机器人之外,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这是一台“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从它的配件中就可见一斑。机器人的轴承来自浙江温州,伺服电机产地是浙江衢州,减速器则为江苏苏州出品,机器人本体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都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是一台名副其实的“全长三角造”机器人。

在上海的牵头下,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上下游企业“握指成拳”形成了一条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长三角造”机器人的技术自主化率已达90%。

这一台机器人串联起的不仅仅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首台套、产业技术再造、技改等一系列专项的政策倾斜,也帮助更多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全长三角造”机器人目前已累计下线4700多台,在3C、锂电、光伏、白色家电等行业形成规模应用,有些甚至服务引领行业的工业4.0“灯塔工厂”。

眼下,上海正在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万台工业机器人进智能工厂。预计到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500台。记者在此次的调研走访中发现,智能化技改、数字化赋能、网络化协同,一个个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示范工厂不断涌现。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震惊!上海部分商场男厕有这种服务,扫码支付19.9元就可以?

专访|打碎滤镜,西方民众看到真实的中国——访法国学者洛朗·米舍隆

郑州保洁阿姨“客串”讲解员:享受分享知识的快乐

江苏省丹徒区发布高温黄色预警_1

江西省铜鼓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1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4000万元支持四川、云南两省做好森林火灾、干旱灾害救灾工作

北京:义务植树形式拓展,绿化阳台、胡同摆花也算尽责

白皮书:中国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

青海省班玛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巴黎奥运)“剑神”张家朗卫冕 中国香港创奥运最佳战绩

马斯克要求美国法院阻止OpenAI转型为营利性企业

香料涨势最猛 中药材淡季价格“不淡”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下游“握指成拳” “智造力”释放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迎夏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