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3万名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 雄安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

❤

原标题:京津冀这十年:北京近3万名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 雄安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产业、教育等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着眼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构建形成疏解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投资、户籍等疏解激励约束政策出台实施。首都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坚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了才开工建设。当前,城市框架雏形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提升至Ⅲ类,新区有了属于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车牌等。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及70余个市级部门、近3万名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环球影城成为文旅地标,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盛装亮相,生活便利度不断提升。

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北京、河北联合成立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10余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天津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比2014年增长58%。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唐山提前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标任务。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交通、生态、产业等是率先发力突破的重点领域。目前,交通一体化网络加速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近六成,“北京蓝”成为常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1万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同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各种显性隐性壁垒正逐步破除,京津冀推出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总的来看,过去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重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今后一个时期,协同发展将向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下一步,国家将加快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央视新闻)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产业新动能

水陆联运!“潮朝阳”主题城市观光线路今日启航

青海境内发生一起拦路抢劫案件?玛多公安:信息不实

临时道路封闭,六安发布公交线路临时调整通告

黑龙江省巴彦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7

韩国检方传唤空中特战旅旅长

山西省平定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5

联合国报告说全球社会保障方面的性别差距在扩大

美乌会谈讨论乌领土让步?鲁比奥:确有此事 但不公开

白皮书:中国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

预订“机票+酒店”套餐无法退改机票,合不合理?

贝克汉姆和汤姆-布雷迪现场观战英甲联赛

北京近3万名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 雄安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迎夏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