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黄埔区的一家汽车配件企业新建好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新生产线的入场准备。企业负责人介绍,这个车间生产的是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生产线比一般产线要长100米。按照规定需要另外提交材料去报审,至少耗时一个月。
房子“太长了”怎么办?
企业实际的生产面积比按照规定报批的面积大了,怎么办?在以前,像这样的建筑物连续面宽也就是建筑物的最大宽度发生变化,不仅要报规划部门进行重新审批,还要进行专家论证,但现在这个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宁告诉记者,改革以后,只要企业厂房的连续面宽不超过基准值的50%,且这个项目不位于主干道,不位于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在企业提交工艺说明的情况下,都可以直接办理报建手续,免于专家论证。
车间如愿“变长”了,审批时间却变短了。以前,企业从拿地到出让挂牌公示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只能干等着。而现在在等待期,企业还能同时进行土地使用方案的报审,两项工作并联处理,使得土地实现“带方案出让”。
企业负责人杨爱斌表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当然希望企业能更快地完成整个报批流程,早日投产。在新的安排下,大概节约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利好。
受理企业审批的是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这也是全国第一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之一。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链条中涉及的立项、规划、建设、环保、市政等38个行政许可全都被划转到这里,由“一枚印章管审批”。
政府主动“抠细节”助力改革向纵深推进
只是简单地精简办事程序还不够。政府部门主动围绕企业开办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抠细节”,也让自己推出的改革品牌实现不断迭代。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宁表示,在工业快批品牌推进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多小问题。它可能并不大,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的筹建。因此在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是以企业的实际诉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点,对这一品牌进行不断完善。
延长了的车间生产线,缩短了的审批“时间线”,从一个事项“多次跑”到“一枚印章管到底”。从细节入手,处处体现的都是改革的决心。
(总台记者 张莉莉 孔英璘 陈恒杰)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